显示器检测软件哪个好用(2021显示器行情)

今天给各位详细介绍关于“显示器检测软件哪个好用”的核心内容以及“2021显示器行情”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篇首语

  Hi,大家好,我是 KC。每年2更的显示器选购攻略又如期而至了,考虑到显示器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一直以为本系列文章都采用上半年(618)和下半年(双11)各更新一次的速度进行。希望在介绍选购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分享一些新技术与市场展望给大家,因此文章内容可能偏长建议大家先收藏再看。

  今年618的左右,由于疫情带来的额外需求和上游芯片供应紧张的缘故,入门级显示器价格相比2020年双11上涨了不少,经典的23.8英寸 FHD(1920x1080) 显示器甚至从499左右杀到了899。21年第二季度显示器出货量相比20年增长了大约11.2%,时间来到年底虽然大尺寸 TV 面板由于供需转换价格有较大幅度下跌,但在缺芯(片)的影响下 IT 面板(笔记本和显示器)目前价格依旧坚挺(但有不小降价的可能性)。

  根据 IDC 的数据和预测,2021年下半年显示器市场整体出货会趋稳定,2022~2025年市场出货预期虽然相比2021会低上一些,但整体出货依然比疫情前更多。考虑到面板厂在中尺寸产能并无大幅提升,入门级显示器产品价格在2021年内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随着需求减少以及 TV 降价带来的产能转移效应,2022~2023年显示器产品的价格才可能有松动的空间。

  因此我依然保持618时的观点:「非刚需用户不建议2021年高点上车」,「刚需用户根据需求入手,选择涨幅相对不大的中端产品更加保值」。对于确定自己需求的用户,在双11(目前其实已经扩展到了11月1号,1号的价格甚至可能是整个双11最低)或者日常促销中,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入手显示器。毕竟显示器本身只是数千元的设备,但是对于有办公、学习的用户来说,大尺寸屏幕带来的效率提升还是非常大的。而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相比飞涨的显卡其实游戏显示器并未有明显的涨价,低响应时间(Fast IPS 等)面板价格也越来越亲民,主流的 QHD 144/165Hz 显示器性价比也依旧非常高。

  ▼「PC Monitor Shipments Remain Strong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2021 But Are Expected to Moderate in the Second Half, According to IDC」,2021年 Q2 DELL 依旧领跑,联想逆袭 TPV 和 HP 排行第二,三星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几近超越 HP,Others 中小品牌厂商也获得不错的增幅。

  ▼IDC 对未来几年显示器市场的预测

  选购核心关键词

  一般来说显示器选购有三个核心点:用途、预算以及使用环境,用途方面一般分为办公、游戏(可以细分为 PC 游戏与主机游戏)、专业用户,预算方面则决定了所能选择的品牌与配置。环境方面其实是一些限制调节,比如你桌面的大小决定了可选显示器的尺寸,不到一米宽的桌子即使放上49英寸32:9显示器体验也并不会太好。另外手头电脑的接口与显卡性能也往往被忽略,尤其是老电脑(点名 Intel 万年 HDMI1.4)由于接口带宽不足连接 4K 显示器,经常会给你 30Hz 刷新率的惊喜。

  对于不同的需求,选择上自然也就不同:

  对于办公用户而言,一般就不需要选择高刷显示器,更多的应该关注显示器的分辨率、尺寸,支架设计是否方便摆放与调整。是否支持 USB-C 接口供电,来方便一线联通笔记本并给笔记本供电,或是是否有 USB Hub 功能来连接外围设备。液晶面板方面也有限推荐 IPS 面板,视角更好旋转后也不易产生偏色问题。

  对于 PC 游戏用户而言,目前高刷显示器基本是标配了,预算较低的玩家可以选择 FHD 高刷屏幕,中端用户则建议选择性价比最高的 QHD 高刷屏,而对于配置拉满的高端用户则可以考虑 4K 高刷显示器或是支持局域控光/Mini-LED 的显示器。

  对于兼顾娱乐用途或是主机玩家,即使这一代的 PS5 和 XSX 帧率表现依旧一般,120Hz 电视的价格相比120Hz 4K 显示器要亲民的多。选购显示器的主机玩家,很可能是租房或是书房空间较小,个人建议是选择内置较好音箱,或是采用显示器+音箱组合更好。屏幕的分辨率方面自然以 4K 最佳,当然预算有限的情况下 QHD/FHD 的显示器也依然可以开心的玩游戏。

  专业用户方面其实会更加细分,视频和图片处理方面自然需要合适的色域加较好的色准,这部分推荐选购出厂校色的显示器。对于更专业的像素视频编辑用户,多种 PQ 曲线 HDR 支持、硬件校色、网格匹配等附加功能则是需要考虑的。

  预算方面,其实是你愿意为一款显示器花多少钱,很早 DIY 只谈性价比的时候,装机单上核心的就是 CPU、显卡以及主板三大件,其他的部分往往被用户忽略。但是一套好的键鼠才能让你使用电脑更加舒适,一款好的显示器才能正确的显示颜色,一个高度可调的支架才能让你刚好选择合适自己的高度,这些外围设备使用率很高并且直接影响你的使用体验。虽然很多便宜的 DIY 产品价格非常诱人,但是未经测试加上各种降级乃至报废维修面板充斥市场,个人是不太推荐购买的。价格方面,一般办公或是游戏显示器的主流价位目前在1000~3000左右,千元左右的性价比机器往往在外观和接口方面 cost down,而更高端的产品往往会提供更多附加功能(USB-C 供电、硬件校色、更有设计感的外观、局域控光背光、mini-LED 背光等)。

  选购的最后一点就是环境,桌面的尺寸和深度、日常使用键盘距离显示器的距离决定了选择显示器的尺寸范围,主机的输出接口(VGA, DP, HDMI)则决定了支持的最大显示器分辨率和刷新率。对于桌面空间利用率/舒适度要求比较高的用户,还可以考虑单独购买支架,品质比较好的爱格升入门单臂支架(例如 LX)的价格甚至和一些23.8 FHD 显示器相当。

  关于接口部分由于各家标注的混乱性,建议大家入手显示器前,先查询一下显卡的规格。

  常见的 VGA 最大 FHD(1920x1080)60Hz,并且效果一般比 DP/HDMI 差

  HDMI 1.4 接口一般支持 FHD/QHD 60Hz,4K 方面只支持到30Hz

  HDMI 2.0/2.0a/2.0b 则可以支持到 4K 60Hz

  DP 方面一般都可以支持 4K 60Hz(除了特别老的机器),但是高刷新率支持还受限与显卡

  另外在 HDMI 与 DP 的选择上,PC 行业内其实 DP 是更优秀和先进的接口,无论是分辨率刷新率支持上,还是例如 FreeSync、G-Sync、VRR、HDR 支持上都优于 HDMI,在连接 PC 方面可以无脑 DP>HDMI(唯一的例外是由于目前 DP2.0 尚未普及,市面上 HDMI 2.1 接口带宽方面是领先于 DP1.4 接口的)。

  显示器参数科普(简易快速上手版)

  由于显示器的面板供应集中由像三星、LG、京东方、友达、群创、华星这些面板厂供应,并且行业经过多年的细分和竞争,其实很多同类参数的产品都可以做到互相替代。显示器领域套娃现象是非常严重的,经常可以看到同款面板,利用不同的供货商(品质和价格稍有不同),不同的外观与支架设计、不同的内部驱动板和背光就衍生出很多型号。

  因此当年打开诸如京东之类的购物网站,会看到889337个自营的关键字包含显示器的产品,而显示器的参数又不像手机可以以 SOC + RAM + ROM + 相机配置进行简单对比,因此在选购前建议大家还是花几分钟了解一些简单的参数。为了控制文章的长度,这里依然建议想要深入了解的用户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当了解参数和背后的原理后才能更深入的知道某款产品好在哪。

  之前文章链接:

  2021 电脑显示器选购终极指北 618特别篇(1.4W字)

  万字长文618一站式显示器选购指南 2020版

  2020显示器选购终极指北(双11终极版 一万五千字)

  名词&参数解释

  尺寸

  显示器的尺寸是以对角线长度进行标准,单位为英寸(1英寸等于2.54厘米),常见的显示器尺寸包括18.5、21.5、23.6/23.8、24.5、25、27、31.5、34英寸等。显示器的尺寸之所以是这些数值,是由于显示器所用的面板是在一块更大的玻璃(母版)上切割而成,因此母版尺寸下经济切割(切割效率最大化)加上长宽比形成了目前主流的尺寸。对于普通用户来说23.8~31.5英寸16:9屏幕是比较主流的,少量厂商在推广例如16:10等更窄的屏幕,宽屏用户则分布在34、43等不同尺寸上。

  分辨率

  显示器的主要参数之一,代表显示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像素点的个数,比如 FHD 显示器,拥有1920x1080=207.36万个像素点,4K 则拥有3840x2160=829.44万个像素点。常见分辨率:

  FHD:1920x1080

  WU:1920x1200

  QHD:2560x1440

  QHD+/WQHD:2560x1600

  4K:3840x2160

  5K:5120x2880

  8K:7680*4320

  PPI

  Pixel Per Inch,每英尺像素数,是表征屏幕精细度的一个参数,PPI=SQRT(水平像素数^2+垂直像素数^2)/屏幕尺寸,PPI 越高屏幕显示效果就越细腻。

  长宽比

  显示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像素数之比,比如 FHD 1920x1080的长宽比为1920:1080=16:0,而3440x1440的长宽比为3440:1440=21:9。不同的长宽比是由于很多历史原因产生的,根据不同应用长宽比一直在变化中。标准16:9的屏幕前些年因为经济切割(成本低)成为主流,宽屏(21:9或更宽)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在电影、游戏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另外在办公领域宽屏做表格看图片效果也会更好。不过近几年笔记本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3:2的比例,目前显示器领域是否会有更多类似产品尚不确定(今年华为的 MateView 吃了这个螃蟹),虽然在看电影时候上下黑边更大(也有人认为这样不遮挡字幕和弹幕了),但是更长的页面浏览网页效果会更好,在使用视频剪辑等软件时垂直方向增大也会提供更多的操作空间。以我个人的观点长宽比之间没有优劣之分,适合设备和自己使用需求,能很好的匹配需要的软件/视频资源就好。

  主流分辨率、PPI 以及尺寸汇总图

  为了方便大家查询,我这里汇总了从18.5~70英寸,主流分辨率显示器的尺寸、PPI、长宽参数信息供大家参考。可以看到25英寸21:9宽屏显示器高度与18.5英寸16:9显示器类似,29英寸宽屏则与23~24英寸16:9显示器接近,34英寸显示器高度则对应27英寸16:9显示器。

  ▼2021/10更新,加入了28英寸4K和28.2 3:2(MateView)

  刷新率

  刷新率代表显示器1秒时间可以显示的画面数量,目前一般显示器的刷新率为60Hz,120Hz 及以上的显示器一般称作高刷显示器。更高的刷新率每秒显示的画面更多,直观感受画面会更加流畅与顺滑,同时一般也会带来更低的延迟与响应时间。不过对于主流办公用户来说60Hz刷新率是足够的,而对于游戏玩家(尤其是车枪球玩家)来说高刷新率显示器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

  目前常见的高刷显示器刷新率分为不同范围,QHD 集中 120~180Hz 左右兼顾画面细腻程度与刷新率,4K 120~144Hz 画质拉满但对显卡(整机)有非常高的要求。FHD 从 120~360Hz 均有覆盖,120~165Hz 覆盖低端,240Hz~360Hz 则对标高刷 TN 屏,争夺车枪球类对响应时间更敏感的用户。

  不过虽然理论上刷新率越高越好,但是刷新率在提高到特定刷新率之后,提高同样的刷新率对于流畅度的改善是递减甚至指数级衰减的(但是对降低响应时间依然有一定效果),目前主流高刷显示器集中在120~165Hz 左右,这个价位段的产品相对来说性价比最高(刷新率足够高,价格合理)。

  亮度

  亮度的单位为 nit(尼特) 或 cd/m^2, 1nit=1cd/m^2,数值越大代表显示器最大亮度越亮,亮度是在选购时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参数。一般入门级显示器的亮度都在200~300nit,如果你使用显示器的环境靠近窗户,那么亮度更高的显示器有助于对抗窗口入射光造成的反射(雾面屏也更适合这个场景)。像 HDR10+、Display 等标准中还涉及峰值亮度的定义,由于峰值亮度定义方法不同(白色色块占全屏占比),普通用户日常选购关注标准亮度就足够了。

  一般显示器标准亮度 300~350nits

  低于300nits 属于亮度偏低

  分区背光/HDR 显示器峰值亮度会更高(一般全局亮度>400nits,峰值亮度>400/600/1000nits)

  目前对于 HDR 显示器亮度标注尚无行业规范,不过 VESA 的 DisplayHDR 对于不同的画面提出了具体的亮度规格,理论上峰值亮度越高代表显示器所能覆盖的动态范围就越大(暗部可以依靠局域控光调低)。

  ▼显示器参数中都会标注亮度信息

  对比度(CR)

  对比度分为动态对比度和静态对比度,一般对用户比较有意义的是静态对比度,静态对比度=白画面亮度/黑画面亮度,一般 IPS 屏幕对比度在800~1500:1左右,VA 屏幕的对比度在3000~4000:1,而 TN 屏幕一般对比度仅为600~800:1。OLED 屏幕由于黑画面非常黑,对比度一般可以达到100000:1甚至更高,不过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显示器领域鲜有 OLED 产品。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由于液晶显示器是靠电压驱动液晶分子旋转/扭曲来控制亮度变化的,液晶分子的物理旋转是需要时间的,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个新的名词——响应时间。响应时间用来表征液晶分子从一个亮度切换到另外一个亮度所需要的时间,常见的响应时间分为两种:

  白→黑,这个响应时间代表的是液晶分子从最亮切换到最暗所需的时间

  灰阶响应时间(G to G),由于实际应用中灰阶间切换时液晶分子两端的电压差比较小,实际相邻灰阶响应时间会更大,灰阶响应时间是计算液晶分子在不同灰阶间切换所需时间的平均值,相比黑白响应时间更有意义(更代表了屏幕的实际表现)

  建议大家以灰阶响应时间为准,这个数值在非过驱动(OD)条件下越小越好。此外还会有一种 MPRT(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运动图像响应时间,这个响应时间的定义会更复杂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MPRT 是依靠闪烁背光来获取更小的响应时间的,参数显得很好看但实际使用效果一般。

  ▼响应时间测试结果越小越好(在无过驱动/合适的过驱动条件下,过度的过驱动会导致鬼影)

  色域、色深与色准(△E)

  色深指的是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精度,比如 8Bit 表示显示器每个颜色可以显示为256种不同的亮度,红X绿X蓝一起可以显示256X256X256=1670万色。而 10bit 显示器每个颜色可以显示1024种不同的亮度,红X绿X蓝一起可以显示1024X1024X1024=10.7亿色。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越多过度就会越平顺,不过受限于成本目前 8bit 还是主流,随着 HDR 等技术的流行 10bit 显示器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依靠 8Bit+FRC)。

  FRC(帧率控制) 是一种从时间和空间上提升色深的技术,它可以把 6bit 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 8bit 显示效果,同理也可以把 8bit 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 10bit 显示效果。在真实显示效果上,原生色深当然会较 FRC 效果要好,不过成本上也会更高一些,所以在市场上除非专业显示器很少有真 10bit 的显示器。

  效果上:原生 10bit > 抖动 10bit(8bit+FRC)>原生 8bit > 抖动 8bit(6bit+FRC)

  色域指的是显示器所能实际显示的颜色范围(光学意义上,一般以 CIE 标准观察者进行定义),常见的色域为 sRGB,AdobeRGB 和 DCI-P3(Display P3)。其中 sRGB 为目前主流 IT/PC 行业使用的色域标准,未来由于 HDR 的引入逐步会向 DCI-P3 以及 BT.2020 过度,而 AdobeRGB 主要面向专业排版印刷类的用户。普通用户如果对色域没有概念一般选择 sRGB 色域的产品即可,影音发烧友可以考虑选择覆盖了 DCI-P3 色域的显示器为 HDR 资源提供更好的效果,专业用户根据自己实际应用选择即可。不过随着微软开始推广 Win11,针对 HDR 的优化和适配会越来越好,如果用户预算充足可以考虑支持 HDR 的广色域显示器战未来。

  普通用户预算有限→sRGB

  普通用户战未来→sRGB or DCI-P3

  专业用户→根据需要选取

  ▼不同色域示意图

  ▼WWDC 中 sRGB 与 Display P3 色域对比,可以看到 Display P3 色域更鲜艳,相比 sRGB 色域可以显示更多的颜色

  ΔE 是指感知到的色彩差异,由于色度学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提升,关于 ΔE 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其实也不断在更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介绍 ΔE 是如何计算的了。只简单介绍下判断准则,一般认为 △E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